作者 |探長(共1947字,閱讀約4分鐘)
▼兄弟姐妹中,哪個「最好命」呢?
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計劃著「生老二」「生老三」,隨著家里的孩子越來越多,一家人也是越來越熱鬧。
但是在熱鬧和幸福的同時, 很多父母卻忽視了每個孩子的成長,由于自己的精力有限,有時往往不得不折中進行選擇。
一般來說,在父母不同程度的關心、教育以及陪伴下,孩子們的性格、生活、成長也會有所不同。
●對于長子或者獨生子女來說:
他們從出生開始,便獨占了父母的注意力和資源,也可能會享受到家人更大的關注度、愛與支持,所以往往比較的個性或者是霸道,不在意別人的眼光,也可以說沒有眼色;
但是在部分情況下,長子或者獨生子也可能會承受更多的期望和責任感,心理壓力比較大,以及容易缺乏競爭意識的風險。
●而對于次子或者二胎子女來說:
他們往往更容易適應家庭環境和相處模式,從出生開始,他們就要面對自己的哥哥或姐姐來與自己爭寵,于是就像是天生擁有了競爭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一樣。
為了更好的適應家庭, 他們不得不需要和哥哥姐姐處好關系,來打下自己的一片小天地。
所以,一般來說,二胎寶寶更有眼色、更會說話來討好對方,表現得也更聰明一些。
而如果有了三胎,那麼前兩個孩子的年齡往往會比較大了,他們在面對這麼一個小寶寶的時候,往往也會更加的疼愛。父母呢年紀也漸長,于是,對于老小也會給予更多的關心。
老小在家里,往往比較的受寵,由于前兩個孩子年齡都大了,父母也不需要太過操心,于是精力往往會集中在老小身上,甚至有時候哥哥姐姐們都會讓著老小。
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, 那個二胎寶寶呢,夾在中間,便有些尷尬了。
他既沒有哥哥姐姐年齡大,能力有限,又沒有弟弟妹妹的可愛和獨寵, 于是不得不表現得更加好、更聽父母的話,他們可能會讓自己變得嘴更甜、更會哄人開心、會察言觀色等,來得到父母的夸獎和關注。
于是二胎寶寶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, 無形中練就了一身的本領,綜合能力比較強,那麼他們成年后的事業以及工作、生活的發展往往也會更出色,而這樣的結果,往往也是大家認為的「命好」。
網友們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:
「確實挺準的,我就是老二,總是習慣性的去看父母的眼睛,觀察他們、揣摩他們的心思,就怕他們生氣不愛我了,我這一路成長過來,真的挺累的。」
「好像是這麼回事兒,我是家里老小,從小都被哥哥姐姐照顧著,我結婚的時候,大大小小的事兒都是我哥我姐忙前忙后的,想來有個哥哥姐姐真是幸福啊。」
「作為家里老大的我,最幸福的時間,在我的記憶里,只有前5年。我弟弟出生后,我就不得不成熟了,什麼都要操心,責任感培養起來了,但是壓力確實挺大的。」
哪個孩子是最幸福的,當父母有了這個對比的想法,那麼在內心中,也就有了自己的答案。
●但是在孩子的心中,答案可能和父母的并不相同。
父母所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的對錯,孩子可能并不這麼想,畢竟多子女家庭中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敏感、脆弱以及堅強、執著的一面。
我們沒必要去對比誰更幸福,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、特點和人生,我們需要做好父母應該做的那份職責,去幫助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長。
★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呢?以下是幾個建議:
公平對待:
父母應該盡可能的公平對待每個孩子,不要有特別偏心的行為。
比如更傾向于支持某個孩子或者更喜歡這個孩子而忽略那個孩子,總是夸獎其中一個孩子等等。
當然,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同樣對待就是公平的,像是哥哥喜歡某個玩具,父母就想當然的給弟弟買了同樣的玩具,殊不知,弟弟并不喜歡哥哥喜歡的,而是想要自己喜歡的。
所以,父母要根據每個孩子內心的需求,來分別公平的對待。
盡量堅持一視同仁的態度,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想法和情感需求,讓孩子都感受到被愛和被重視。
了解需求: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興趣,父母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他們,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潛力和優點。
父母也應當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策,給予他們自主權,鼓勵他們成為獨立、自信和有責任感的人。
共同生活:
父母可以為每個人制定一個規則和安排行程,讓所有的孩子參與其中,并且共同協作完成任務。
這樣可以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和團結性,也可以避免孩子之間的分裂和矛盾。
鼓勵合作:
在多子女家庭中,競爭是難免的,但是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們之間相互合作、支持和幫助。
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團隊合作能力,也可以減少比較和爭端,增強手足情。
辣媽語錄:
在多子女家庭中,到底哪個孩子是最幸福最好命的,并不能一概而論,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、興趣和需要,而且每個家長對于孩子們的態度、教育方式也不相同。
父母應該盡可能地關注到每個孩子的需求和特點,鼓勵他們成為優秀、獨立和有責任感的人。
同時,也需要避免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、隔閡以及對比,讓孩子們能夠在有愛、溫暖的家庭氛圍中生活,才更有助于他們更健康的成長。
家長們,你對此有何看法呢?
(圖片源自網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