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「東西不收拾,扔一次就好」:孩子委屈說不出,父母別錯怪了

「東西不收拾,扔一次就好」:孩子委屈說不出,父母別錯怪了
2023/03/03
2023/03/03

大家好,我是紅紅~

家有不懂收拾的小邋遢

同事小李一整天都氣沖沖的,我忍不住問她怎麼了。小李一下打開了話匣子:「我把孩子的玩具全扔垃圾桶了,看她哭著把東西撿回來,我這心里又是解氣又是辛酸。」

原來,小李的女兒6歲了,眼看著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級了,可是這收拾東西的習慣是一點也沒有養好,無論是玩具、書本,還是衣服鞋襪,用完就扔,物歸原處這四個字對她來說就是個笑話。


最不能容忍的是,亂扔就算了,她還不記得自己把東西扔在哪里,每天都是「媽媽,我的畫筆呢?」「媽媽,我的鞋子呢?」「媽媽,我的佩奇布偶放哪了?」丫頭叫10次媽媽,8、9次是要幫忙找東西。

小李氣得不行,教也教了,罵也罵了,孩子當面認錯態度非常好,一轉頭又故態復萌。這一次是孩子把溜冰鞋和護具到處扔,小李說了她3次都不收,干脆一怒之下就給全扔了。


小李對此很擔憂,孩子馬上就上一年級了,她打聽過了,同事們都說,到時候,書本、紙筆、紅領巾這些東西天天都得帶,還每天都不一樣,如果落下一樣,家長立馬就得送過去。

自家孩子這樣不懂收拾,她估計以后天天都要請假送東西,工作又忙,想想就很煩,于是,就有了扔東西這件事。

可是,扔東西真的能治好孩子不收拾的壞毛病嗎?恐怕不行。


「東西不收拾,扔一次就好」?孩子委屈說不出,父母別錯怪了

孩子不懂收拾,用完隨手就扔,沒有物歸原處的意識,其實說到底,不是孩子不肯收拾,而是有以下原因在作祟。

自制力薄弱

關于自制力,別說小孩子了,很多時候連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,還會出現一拿起手機就刷得忘了時間的情況。


而對于小孩子來說,他們的行為都帶有即時性:要用東西了就拿出來,不用了就扔下,是最簡單的思維模式,他們本身就沒有物歸原處的意識,也不太理解保持物品整潔、方便他人取用的意義。

因此,自制力薄弱是最大的客觀原因。


家庭環境影響
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作為孩子的模仿對象,通常家長怎麼做,孩子也會有樣學樣。

因此,如果家里有個丟三落四,不懂收拾東西的小家伙,家長一定要檢視自己:是否自己平時就疏于收拾,用完東西隨手扔;是否把家里弄得亂糟糟的,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形象,以至于孩子也有樣學樣,把這些壞毛病學了過去。


父母沒有培養好

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,沒有哪個天才是自己成功的。因此,如果孩子沒有收拾東西的習慣,父母也要思考一下,在孩子的習慣培養方面是否存在欠缺。

比如,把孩子照顧得太過精細,孩子都不用自己動手,父母就已經把一切都收拾得妥妥帖帖了;又或者,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,這不許,那不讓,反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。

很多時候,孩子的習慣不好,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在家長這里。


那麼,面對這個不懂收拾的小邋遢,家長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收拾整理能力呢?

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:要物歸原處

習慣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,而且,孩子本身自制力差、注意力容易分散。因此,如果想要教會孩子物歸原處,在腦子里形成收拾整理的意識,家長一定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:要物歸原處。


當然,在強調物歸原處時,家長一定要注意契機和語氣,比如,看到孩子換鞋子時就語氣清淡地提醒他「記得把鞋子放進鞋柜」,可能比看到亂丟的鞋子時氣急敗壞地大吼「你怎麼又亂丟鞋子」要來得更好。


以身作則,帶頭收拾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尤其是孩子還小、需要培養生活習慣的時候,家長起到的作用會比學校大得多。

因此,從我做起、從自身出發,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必不可少。在做榜樣這個方面,家長一定要注意細節,比如,放鞋子時順手整理一下放歪了的鞋,丟垃圾時走到垃圾桶前。

別看只是一點不起眼的細節,很多時候,孩子在有樣學樣的過程中,敗就敗在細節上,以至于細節不到位,努力全白費。


該放手時就放手

有人說, 你越舍不得用孩子,孩子越長不大。乍一看這句話有些莫名其妙:我舍不得用孩子,還不是怕他磕著碰著嗎?在能力范圍內把孩子保護到最好,怎麼反而不好了呢?

其實不是,很多在我們看來平平無奇的技術和能力,在孩子那里都是一個階梯式的跨越,走路是這樣,獨立吃飯是這樣,收拾整理能力更是這樣。


一味護著孩子、不讓他動手,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,沒有經歷過程而直接得到的結果,孩子記憶不牢靠。

最好的辦法就是,該放手時就放手,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,也可以讓他承受自然后果,這樣的方式,比怕這怕那更有用。


孩子是夸出來的

很多家長認為,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打擊、是指出不滿,這樣孩子才能從錯誤中總結經驗,下次就會盡量避免犯同樣的錯。

事實恰恰相反,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 夸獎、是在孩子做對事情時的肯定。


這是因為,一方面,人都有喜歡聽好話的習慣,對于心理尚不成熟的孩子更是如此:做對了事,獲得了夸獎,得到了肯定,孩子才會更加興致勃勃,更有動手的欲望。

另一方面,人更容易記住最簡單的方式,比如,大腦更容易記住「 收起來」這個指令,而不是「 不要到處亂扔」正強化的作用遠遠比負強化要大得多。


后記

如果你也想把不愛收拾的小邋遢變成整理有序的小可愛,可不要再念叨他哪哪做得不好了,不如就從自身做起、從適時的夸獎做起吧,相信,他一定會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。



用戶評論